当闽西的第一声广播穿透1965年的晨雾,当光纤信号在崇山峻岭间织就数字网络,有一个家庭用三代人的时光,在广电事业的坐标轴上刻下了连续的刻度。他们在广播、工程、技术等领域默默耕耘,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,也见证着广电网络事业的变迁与辉煌。
(一)爷爷詹登峰:奠基岁月的拓荒者

图为詹松和他爷爷詹登峰
1965年的闽西,正是国家正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工作时期,扁担和锄头是最主要的“施工设备”。詹松爷爷詹登峰在泉州部队工作时因业务能力出色,被上级选中直接抽调到龙岩,负责开展闽西广播电视的创建工作。在那段艰苦创业的日子里,詹登峰带着部队转业的干练,在龙岩的荒山上搭起工棚,用算盘核对着全国调拨来的零星器材。当653 台(现 601 台)的发射天线在山巅竖起时,他熬红的双眼里映着第一组调试信号——这声穿透山谷的广播正是闽西广电的 “第一声”,为闽西广播电视事业奠定下基础。詹登峰克服了人员短缺、设备不足等重重困难,成功推动 653 台(现 601 台)的成立,后来,他被调任至 653 台(现601 台)担任书记兼台长,直至退休,全程见证了闽西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、从起步迈向发展的重要历程。
(二)父亲詹富军:山海征程的建设者

图为詹松父亲詹富军
时光流转,詹松父亲詹富军接过了爷爷手中的接力棒。1983年,詹富军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龙岩电视台工作。彼时,广播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,詹富军作为广电工程技术人员,肩负起了架线组网的重任。“望山跑死马” ,那时候条件艰苦,设备简陋,在崇山峻岭间铺设线路,常常要徒步几十里山路。詹富军带领工程技术团队背着沉重的线缆和工具,一步一个脚印,翻山越岭架线由。夏天烈日炎炎,汗水湿透了衣衫;冬天寒风刺骨,冻得手脚麻木。还有次为抢通暴雨冲毁的线路,他踩着没膝的泥浆在山林里跋涉6小时,肩膀被线缆勒出血痕。经过不懈努力,龙岩所有行政村均架起了广播电视线路,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大幅提升,普通老百姓都能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、收听到丰富的广播内容。在广电网络工作的四十一年间,詹富军始终秉持“以广电为家,以服务基层为己任”的高度责任感,工作不分昼夜、没有假期,24小时待命是常态,时刻坚守在抢修一线,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广电。
(三)詹松:随时候命的线路卫士

自小在充满广电氛围的家庭中耳濡目染,詹松对广电技术的热爱如同种子般在心中悄然种下。小时候,别的孩子热衷于各种玩具,而詹松最爱摆弄的则是电容、电表、万用表等电子物件。每当摆弄这些,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随着年龄增长,他开始主动了解这些电子物件背后的原理,常常捧着与广电技术相关的书籍钻研。凭借着这份热爱与执着,詹松在广电技术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2010年詹松进入广电网络行业后,带着家族传承下来的对广电事业的热忱,踏上了自己的广电之路。2010 年詹松进入广电网络行业后,带着家族传承的广电热忱,踏上了自己的职业之路。

他专注提升技能。他深知技术是市场竞争的关键,更是服务提升的核心,为了练好光纤熔接技术,他不惧酷暑严寒:夏日骄阳似火,机房内闷热异常,汗水浸透后背,他却全神贯注盯着熔接机,一待便是一整天;寒冬冷风刺骨,双手冻得不听使唤,他的目光仍紧锁熔接机屏幕,心无旁骛。每一次光纤切割、清洁、熔接,他都力求精准无误 —— 熔接完成后,立即用专业仪器检测损耗,任何细微偏差都不放过,反复琢磨、重新操作,直至损耗近乎于零。凭借这份执着,他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装维技能,迅速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,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技术比武中斩获团体一等奖、二等奖各 1 次,个人三等奖 2 次。
他是台风中的抢通尖兵。去年龙岩 “6・16” 特大暴雨中,洪水肆虐导致新罗地区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出现不同程度损毁。光缆线路是广电网络的“神经脉络”,为确保信号传输,詹松立即组织技术骨干,按“先复通、后复建”原则紧急抢修。他们发现了40 多处线杆倾斜、倒地、钢绞线落地等故障,连日奋战抢通线路,恢复信号并排除安全隐患。

他是随时候命的线路卫士。作为建维一线的核心技术人员,詹松负责新罗分公司辖区内光纤线路的熔接与抢修。这些线路如同城市的信息命脉,不仅密集分布于市区各个角落,更延伸至乡镇区域。无论盛夏骄阳似火,还是严冬寒风凛冽,哪里出现故障,詹松总是第一时间带队奔赴现场。他常说:“用户的需求就是尽快恢复收视,用户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。” 面对复杂地形、恶劣气候以及紧张的抢修时限等重重困难,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,精准、高效地完成每一次熔接和抢修任务。尤为重要的是,詹松熔接修复的光纤,其损耗值、反射系数等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均100%符合行业及公司制定的高标准要求,为网络稳定畅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
从1965年的广播天线到2024年的5G通信,三代人、不同时代、不同岗位,不变的是对广电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他们像信号塔上的螺丝钉,坚守不渝;像光缆里的光量子,传递不息;在默默奉献中传播文化,恪尽职守里服务百姓人家。
